阿特金森发动机是一种以高效燃油经济性为核心设计目标的内燃机技术,其核心创新在于通过特殊的热力学循环实现“膨胀比大于压缩比”,从而显著提升热效率,减少能源浪费,该技术由英国工程师詹姆斯·阿特金森于1882年发明,初衷是为了解决传统奥托循环发动机在膨胀行程中燃气未充分做功的问题,历经百年演变,如今已成为混合动力汽车(HEV)的核心动力单元之一,在节能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阿特金森发动机通过复杂的机械结构实现膨胀行程长于压缩行程,早期设计的“阿特金森曲柄机构”采用滑块和特殊连杆,使活塞在膨胀阶段的实际位移大于压缩阶段,确保燃气在气缸内能充分膨胀至接近大气压力,从而更充分地利用燃烧热能,但这种机械结构复杂、可靠性低,逐渐被淘汰。
现代阿特金森发动机则普遍采用可变气门正时(VVT)技术替代机械结构,通过延迟进气门关闭时间(通常在压缩行程开始后仍保持开启),使部分混合气在活塞上行时被“推回”进气歧管,减少实际参与压缩的混合气量,等效于“缩短了压缩行程”,而膨胀行程保持不变,最终实现膨胀比(膨胀行程容积/压缩行程容积)大于压缩比,一款压缩比为12:1的阿特金森发动机,其膨胀比可达14:1甚至更高,燃气膨胀更充分,热能利用率显著提升。
阿特金森发动机的核心优势在于高热效率,传统奥托循环发动机的热效率通常为30%-35%,而现代阿特金森发动机在混动系统的配合下,热效率可达40%-42%(如丰田Dynamic Force发动机),部分甚至突破45%,这主要得益于:
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动力输出不足,由于实际参与压缩的混合气量减少,单位时间内的进气量低于同排量奥托发动机,导致功率和扭矩偏低(通常低20%-30%),阿特金森发动机无法单独作为传统燃油车的动力源,必须依赖电机辅助,形成“油电混动”的互补优势。
阿特金森发动机的高效特性使其成为混动系统的理想选择,在混动汽车中,发动机与电机协同工作:车辆起步、低速行驶时由电机驱动,避免发动机在低效区间工作;中高速巡航或急加速时,发动机介入驱动,同时为电池充电;制动或滑行时,通过能量回收系统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这种“发动机高效区+电机灵活补能”的模式,完美弥补了阿特金森发动机动力不足的短板,同时最大化其燃油经济性。
阿特金森发动机广泛应用于丰田THS、本田i-MMD、比亚迪DM-i等混动系统,覆盖轿车、SUV、MPV等多种车型,丰田卡罗拉双擎的阿特金森发动机排量1.8L,最大功率仅72kW,但与电机组合后系统功率达90kW,综合油耗低至4.1L/100km,部分增程式电动车(如理想ONE)也采用阿特金森发动机作为增程器,在高效转速区间发电,实现“用油发电、用电驱动”的节能逻辑。
为更直观展示阿特金森发动机的特点,以下是其与传统奥托循环发动机的关键参数对比:
参数 | 阿特金森循环 | 奥托循环 |
---|---|---|
压缩比 | 12:1-16:1 | 8:1-12:1 |
膨胀比 | 14:1-18:1 | 8:1-12:1 |
热效率 | 38%-42% | 30%-35% |
动力表现 | 低扭矩、高效率 | 高扭矩、中等效率 |
适用场景 | 混动汽车、增程器 | 传统燃油车 |
随着“碳中和”目标推进,阿特金森发动机技术仍在持续进化,通过结合米勒循环(延迟进气门关闭+涡轮增压),进一步优化低负荷效率;与深度混动(如增程式、串联混动)结合,使其在“纯电驱动+发动机高效发电”的模式下,成为燃油与电动过渡阶段的核心技术,采用可变压缩比(如萨博SVC技术)的阿特金森发动机也在研发中,旨在兼顾高效率与高动力,拓宽应用场景。
阿特金森发动机和米勒循环有什么区别?
两者原理相似(膨胀比大于压缩比),但实现方式和侧重点不同:阿特金森循环通过延迟进气门关闭直接减少进气量,膨胀行程更长,热效率更高,但动力更弱;米勒循环同样延迟进气门关闭,但压缩行程仍以全部混合气进行,膨胀比提升幅度较小,且通常配合涡轮增压,动力表现优于阿特金森,现代混动发动机常结合两者优势,如丰田Dynamic Force发动机采用“阿特金森+米勒”复合循环,兼顾效率与扭矩。
为什么混动汽车更适合用阿特金森发动机?
阿特金森发动机“高效率、低动力”的特性与混动系统的“油电互补”逻辑完美匹配:车辆低速、起步时由电机驱动,避免发动机在低效区间工作;中高速巡航时,发动机在高效转速区间驱动车辆并为电池充电,减少频繁启停的能耗损失;急加速时,电机瞬间输出大扭矩弥补发动机动力不足,这种协同工作模式,使阿特金森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优势最大化,同时解决了传统燃油车“动力与油耗不可兼得”的矛盾。
CR-V的发动机舱作为车辆的核心区域,集成了动力系统、辅助模块以及多项安全与智能配置,其设计融合了高效、紧凑与人性化理念,是本田工程技术的集中体现,从整体布局来看,发动机舱采用模块化分区设计,各系统既...
发动机大修是车辆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节,通常针对因严重磨损、部件老化或故障导致性能大幅下降的情况,通过更换活塞、缸套、曲轴、气门等关键部件,恢复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和可靠性,大修完成并不意味着工作结束,后续...
丰田发动机大修是针对发动机内部核心部件磨损或损坏后进行的系统性修复工程,旨在恢复发动机原有性能,延长车辆使用寿命,作为以可靠性著称的品牌,丰田发动机的设计寿命通常较长,但长期使用、保养不当或突发故障仍...
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其性能、可靠性和技术先进性直接决定了一款车的驾驶体验、燃油经济性和使用寿命,在全球汽车工业百年发展中,涌现出众多以技术实力和品质著称的发动机品牌,它们通过持续创新,推动着...
发动机的机械效率是衡量其动力输出性能的关键指标,指发动机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的比值,即η_m = P_e / P_i,有效功率(P_e)是曲轴输出的实际功率,用于驱动车辆行驶或设备工作;指示功率(P_i...
国产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堪称中国汽车工业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缩影,曾几何时,国产发动机被贴上“技术落后”“可靠性差”的标签,而如今,随着自主品牌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和技术突破,一批性能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