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奔驰 > 正文内容

奔驰c级主动刹车视频演示,主动刹车在紧急情况下能成功制动吗?

tjadmin2小时前关于奔驰1

奔驰C级作为梅赛德斯-奔驰旗下的主力豪华轿车,其主动刹车系统(PRE-SAFE® Brake)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通过解析相关测试视频,可以直观感受到这套系统在提升行车安全方面的实际表现,其背后融合的传感器技术、算法逻辑以及场景适应性,共同构成了奔驰在主动安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以下将从技术原理、视频场景解析、优势局限及使用建议等维度展开详细分析。

奔驰c级主动刹车视频

主动刹车系统的技术原理:多重传感器融合的“安全网”

奔驰C级的主动刹车系统属于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一部分,其核心是通过“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逻辑,在碰撞风险发生前主动干预,从视频中可见,系统的“感知层”依赖多重传感器的协同工作:前风挡上方的摄像头负责识别行人、车辆、骑行者及交通标志,毫米波雷达(部分高配车型为77GHz雷达)则通过电磁波探测前方障碍物的距离、速度和运动轨迹,超声波传感器辅助低速环境下的近距离障碍物感知,这三类传感器数据通过车载计算平台实时融合,克服单一传感器的局限性——例如摄像头在恶劣天气下可能受影响,而雷达在识别非金属障碍物时存在盲区,融合后能大幅提升识别准确率。

“决策层”的核心是碰撞时间(TTC,Time to Collision)算法,系统会持续计算本车与前方障碍物的TTC值,当结合车速、相对距离和障碍物类型判断碰撞风险超过阈值时(例如行人横穿时TTC<3秒,车辆前追尾时TTC<2秒),系统会触发两级预警:第一级是仪表盘红色警示灯闪烁+蜂鸣声提醒驾驶员;若驾驶员未采取制动(如未踩刹车或油门),且碰撞风险进一步升高,系统将在0.1-0.5秒内启动“执行层”,通过ESP系统主动施加制动力,同时收紧安全带、调整座椅和头枕(联动PRE-SAFE®系统),最大限度降低碰撞伤害或避免碰撞发生。

不同场景下的视频表现解析:从“预警”到“制动”的精准响应

通过分析奔驰C级主动刹车的测试视频,可将其典型场景分为三类,每类场景下系统的响应逻辑和效果各有特点:

奔驰c级主动刹车视频

城市道路低速行人横穿:反应速度决定安全

视频中,车辆以30km/h速度在市区行驶,右侧人行道突然有行人斜穿马路,此时摄像头迅速捕捉到行人轮廓,毫米波雷达同步测出相对距离(约15米)和速度(行人速度约5km/h),系统计算TTC值后,首先在仪表盘显示红色行人图标并伴随急促蜂鸣,此时驾驶员若未反应,系统会在0.3秒内启动制动,最终车辆以约10km/h的相对速度与行人接触(或完全避免碰撞),显著降低行人伤害,视频中可清晰看到制动瞬间车辆“点头”现象,制动力分配优先保证前轮制动,避免因制动力过强导致车辆失控。

高速公路前车急刹:毫米波雷达的关键作用

在60km/h跟车场景中,前方车辆突然因拥堵紧急制动(刹车灯亮起),毫米波雷达凭借77GHz的高频特性,可在150米范围内精准探测前车减速信号,TTC值从2秒迅速降至1秒以下,系统触发预警后,若驾驶员未踩刹车,制动系统会在0.2秒内介入,最大减速度可达0.6g(约6m/s²),将车速降至30km/h以下,有效避免追尾,视频中对比显示,未开启主动刹车时车辆以40km/h撞上前车(模拟),而开启后仅实现“零接触”减速,体现了高速场景下雷达的远距离探测优势。

复杂天气与障碍物识别:技术冗余的重要性

视频中还模拟了雨天夜间场景:车辆在40km/h行驶时,前方有非机动车(自行车)因路面湿滑摔倒,且车身反光面积小,此时摄像头通过红外增强功能识别自行车轮廓,毫米波雷达穿透雨雾探测到障碍物,超声波传感器辅助确认距离,系统在1.5秒内完成识别并触发制动,最终在距自行车1米处停下,值得注意的是,视频中特意展示了摄像头镜头被泥水短暂遮挡的场景:此时毫米波雷达作为冗余传感器接管任务,避免系统失效,体现了奔驰“多重备份”的设计理念。

奔驰c级主动刹车视频

系统优势与局限性:理性看待“智能安全”的边界

优势:数据与场景的双重验证

  • 高识别准确率:官方数据显示,奔驰C级主动刹车系统对行人识别的准确率超90%,对车辆识别超95%,在Euro NCAP(欧洲新车安全评协会)测试中,AEB系统得分率达92%(满分5星)。
  • 全速域覆盖:从7km/h(低速城市)到250km/h(高速)均能介入,尤其弥补了低速时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的安全漏洞。
  • 多场景协同:与自适应巡航(DISTRONIC智能巡航控制)、主动式车道保持等系统联动,例如在巡航时若前车突然切入,系统会自动减速+保持车道,避免频繁人工干预。

局限性:技术无法替代“人”的判断

  • 目标识别限制:对突然出现的“非常规障碍物”(如滚落的轮胎、道路散落的货物)识别能力有限;对大型车辆(如卡车)下方钻出的行人/骑行者,可能因雷达被遮挡而无法及时响应。
  • 极端环境干扰:在暴雨、大雪等恶劣天气下,摄像头镜头可能因水渍或结霜影响识别;强光直射(如正午阳光或对面车辆远光灯)可能导致摄像头过曝,降低识别精度。
  • 驾驶员依赖风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自动化信任”,例如驾驶员在系统预警时过度依赖制动而未主动操作,一旦系统失效(如传感器故障)可能引发事故。

使用建议:让主动刹车成为“安全助手”而非“替代者”

  1. 定期传感器维护:避免摄像头镜头被泥浆、污物遮挡,洗车时注意清洁镜头区域(通常位于前风挡内侧后视镜后方);雷达传感器(前保险杠内)禁止自行改装或安装金属装饰,以免干扰电磁波传播。
  2. 熟悉系统提示:不同车型预警方式可能不同(如奔驰C级为仪表盘+HUD抬头显示+声音组合),需提前了解,避免因不熟悉提示而忽略预警。
  3. 保持主动驾驶意识:主动刹车是“最后防线”,不能替代驾驶员观察路况,例如在通过路口、学校区域等高风险场景时,仍需提前减速、观察周围环境。

传感器功能对比表

传感器类型 核心功能 作用距离 识别目标 局限性
前视摄像头 图像识别(行人、车辆、交通标志) 0-120米 行人、车辆、骑行者、信号灯 受恶劣天气、光照影响
77GHz毫米波雷达 距离/速度探测(穿透性强) 5-250米 车辆、大型障碍物 对非金属障碍物识别弱
超声波传感器 近距离障碍物探测(辅助泊车) 0-5米 障碍物、路沿 速度>20km/h时失效

相关问答FAQs

Q1:主动刹车系统会误刹吗?如何避免?
A:可能发生误刹,但概率较低(官方统计<0.1%),常见诱因包括:摄像头误识别阴影、路面反光(如积水反光被识别为障碍物),或雷达探测到隧道墙壁、护栏等静态物体,为避免误刹,建议:① 定期清洁传感器;② 在特殊场景(如暴雨、隧道)降低车速,手动接管驾驶;③ 若系统频繁误刹,及时到4S店校准传感器。

Q2:主动刹车系统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效?
A:主要失效场景包括:① 传感器物理损坏(如摄像头破裂、雷达被撞变形);② 极端环境(如暴雪导致雷达被积雪覆盖、强光导致摄像头过曝);③ 驾驶员主动关闭系统(通过中控屏可手动关闭AEB功能,但下次启动车辆后会自动恢复开启);④ 车速超过系统设计范围(如部分车型对200km/h以上的高速前车追尾场景支持有限),失效时,仪表盘会亮起“碰撞预警系统故障”警示灯,需及时检修。

相关文章

奔驰杠灯有何作用?安装需注意什么?

奔驰杠灯有何作用?安装需注意什么?

奔驰杠灯作为汽车前部照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成于前保险杠区域,是集功能性、安全性与设计美学于一体的关键配置,在奔驰车型中,杠灯不仅承担着提升行车安全的基本职责,更通过独特的设计语言强化了品牌辨识...

奔驰A开头车型有何独特魅力吸引消费者?

奔驰A开头车型有何独特魅力吸引消费者?

奔驰A开头的车型系列作为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入门级豪华车产品,自诞生以来便承载着品牌年轻化与市场扩张的战略使命,凭借豪华品牌底蕴、前沿科技配置及多样化车型选择,成为全球紧凑型豪华车市场的标杆产品之一,...

奔驰额2

奔驰额2

奔驰E级作为梅赛德斯-奔驰旗下的中高端豪华轿车系列,自1953年第一代W120车型问世以来,历经近70年的发展,始终承载着品牌的核心技术与设计哲学,成为豪华轿车市场中的标杆性产品,它不仅见证了汽车工业...

贵州奔驰哥与执法冲突引热议,真相究竟如何?背后有何隐情?

贵州奔驰哥与执法冲突引热议,真相究竟如何?背后有何隐情?

2023年9月,贵州贵阳一位开奔驰的男子因在高速公路上的危险驾驶行为引发全网关注,被网友称为“贵州奔驰哥”,事件不仅暴露了个别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缺失,更引发了公众对路怒症、公共秩序及网络舆情监督的广...

2024款奔驰GLA值不值得买?配置、空间与油耗表现如何?

2024款奔驰GLA值不值得买?配置、空间与油耗表现如何?

奔驰GLA作为梅赛德斯-奔驰旗下紧凑型豪华SUV阵营的成员,自诞生以来便以“小身材、大豪华”的定位精准切入都市年轻消费市场,成为品牌在细分领域的重要发力点,它既保留了奔驰家族的豪华基因,又融入了运动化...

摸以奔驰究竟是什么?为何这样称呼?背后有何深意?

摸以奔驰究竟是什么?为何这样称呼?背后有何深意?

在汽车工业从机械驱动向智能座舱转型的浪潮中,“触摸”已成为人车交互的核心媒介,作为豪华品牌的标杆,奔驰始终将“触摸体验”视为连接用户与科技的桥梁,从早期的物理按键到如今的超联屏,从基础触控到多模态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