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ACC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中的雷达单元,是该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眼睛”,承担着实时监测前方路况、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控制车速的核心任务,作为奔驰智能驾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ACC雷达通过先进的传感器融合与数据处理能力,为驾驶者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驾驶体验。
奔驰ACC雷达主要采用毫米波雷达技术,工作频段通常为76-77GHz(不同车型可能略有差异),毫米波雷达通过发射和接收毫米波段的电磁波,对前方目标进行探测:发射模块向车辆前方发射毫米波信号,信号遇到前方车辆或障碍物后反射回来,接收模块捕获反射信号,通过计算信号发射与接收的时间差、频率变化(多普勒效应)等信息,即可精确得出与前车的距离、相对速度、加速度等关键参数。
与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其他传感器相比,毫米波雷达的优势在于穿透性强(可穿透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探测距离远(通常可达200米以上)、抗光照干扰(不受白天/黑夜强光影响),因此成为ACC系统在高速及长途场景下的核心传感器,毫米波雷达的分辨率相对较低,对静态障碍物的识别能力有限,因此奔驰ACC系统通常会与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多传感器协同工作,形成“长短互补、感知互补”的立体感知网络。
奔驰ACC雷达具备高距离分辨率(可达米级)和速度分辨率(可精确到0.1km/h),能够实时跟踪前方多辆目标车辆的运动轨迹,在高速巡航时,若前方出现多车道车辆变道,雷达可快速识别目标车辆的新位置,并自动调整本车车速,保持安全跟车距离,雷达还具备“目标筛选”功能,可过滤掉道路旁的静态障碍物(如护栏、路牌),避免系统误触发减速。
早期ACC系统多限于高速场景(通常60km/h以上),而奔驰新一代ACC雷达支持“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可在0-200km/h范围内工作,在低速拥堵路况下,雷达可识别前车启停状态,实现“走走停停”的自动跟车(部分车型带“Stop & Go”功能),配合自动刹车(AEB)和自动启停,大幅缓解城市拥堵时的驾驶疲劳。
奔驰ACC系统并非依赖单一雷达,而是通过“前向毫米波雷达+前视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提升感知冗余,在弯道场景中,毫米波雷达负责探测前方车辆距离,摄像头通过图像识别车道线,结合导航系统提供的弯道曲率信息,系统可提前预判弯道中的跟车距离,避免因雷达探测角度受限而出现“距离过近”的误判。
部分高端车型(如S级、EQ系列)的ACC雷达还支持“场景自适应”功能:可根据导航数据识别高速匝道、收费站等特殊场景,自动调整跟车距离(如匝道内增大间距);或通过学习驾驶者习惯,提供“运动”“舒适”“经济”三种跟车模式(运动模式跟车距离更近,响应更快;舒适模式则更平顺)。
奔驰根据车型定位和价格区间,为ACC系统配置了不同规格的雷达,具体差异如下(以2023款在售车型为例):
车型系列 | 雷达配置 | 探测距离 | 核心功能 |
---|---|---|---|
C级(W206) | 单前向毫米波雷达(77GHz)+ 前视摄像头 | 约150米 | 全速域ACC、主动式车道保持、主动盲点辅助 |
E级(W213) | 双前向毫米波雷达(77GHz)+ 前视摄像头 | 约200米 | 全速域ACC、智能领航限距、主动式车道变更辅助(Evasive Steering Assist) |
S级(W223) | 三前向毫米波雷达(77GHz)+ 激光雷达(选装) | 约250米(雷达+激光) | ACC带转向辅助、自动泊车辅助、拥堵辅助(Traffic Jam Pilot) |
EQC(纯电动) | 双前向毫米波雷达+ 360°超声波雷达 | 约180米 | 全速域ACC、智能巡航控制(DISTRONIC)、能量回收自适应调节 |
注:S级等旗舰车型可选装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形成“毫米波+激光”互补,激光雷达分辨率更高,可精确识别静态障碍物(如路坑、锥桶),进一步提升高速场景下的安全性。
尽管ACC雷达性能强大,但仍存在以下局限,需驾驶者注意:
奔驰ACC雷达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表现,需定期进行维护:
Q1:奔驰ACC雷达在暴雨天气下会完全失灵吗?如何应对?
A:不会完全失灵,但性能可能下降,毫米波雷达对雨水的穿透能力较强,但暴雨时信号衰减会导致探测距离缩短(如从200米降至120米),系统可能触发“跟车距离过近”预警或提前减速,应对方法:①降低车速(建议控制在80km/h以内);②保持雷达探头清洁(避免泥浆遮挡);③若系统频繁提示“功能受限”,建议手动接管驾驶。
Q2:如何判断奔驰ACC雷达需要专业校准?
A: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校准:①仪表盘持续显示“雷达故障”“辅助系统受限”等警示灯;②ACC功能无故退出(如无障碍物时自动取消);③跟车距离判断异常(如与前车距离很远时急刹,或距离过近未减速);④车辆发生过前部碰撞(即使轻微剐蹭),校准需使用奔驰专用诊断设备,由4S店技师完成,普通维修店无法完成精密角度调整。
奔驰黄牌商务车作为豪华商务出行领域的代表,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宽敞的空间和高端的配置,成为商务接待、家庭出行及团体通勤等多场景的理想选择,这类车型通常基于奔驰商用车平台打造,因车身尺寸或座位数达到黄牌标...
奔驰自1886年发明汽车以来,始终将“时间”作为品牌创新的核心命题——从缩短出行耗时到优化时间体验,137年间,通过技术迭代为全球用户累计节省的出行时间已达四亿小时,这一数字不仅是里程的换算,更是对“...
奇瑞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代表性企业,与德国豪华品牌奔驰的交集,堪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典型案例,两者看似分属不同市场层级,却在特定历史阶段通过深度技术合作,实现了双向赋...
“奔驰鹰眼奔”并非奔驰官方的独立技术或车型名称,而是车圈对奔驰搭载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尤其是以视觉感知为核心的技术方案)的通俗化昵称,这一称谓形象地概括了系统如鹰眼般精准、敏锐的感知能力,以及奔驰...
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品牌加速本土化布局已成为重要趋势,作为全球卡车行业的领军者,梅赛德斯-奔驰通过合资合作模式,将旗下高端重卡产品引入中国,实现了“国产化”生产,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重...
在汽车行业深耕多年的从业者中,“朱哥奔驰”是一个被许多车主和同行津津乐道的名字,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4S店高管,也不是叱咤风云的车企高管,而是一位专注于奔驰汽车服务领域的“全能型匠人”——从二手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