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动机介绍 > 正文内容

比亚迪本田发动机

在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发动机作为核心动力部件,一直是车企技术竞争的焦点,比亚迪与本田作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发动机领域各具特色,分别代表了新能源转型与传统燃油技术优化的两条不同路径,本文将深入剖析两家企业在发动机技术上的发展脉络、核心特点及市场表现,并通过对比展现其技术差异与行业价值。

比亚迪发动机技术:从“燃油替代”到“混动协同”的跨越

比亚迪的发动机技术发展始终与新能源战略紧密绑定,其核心逻辑并非单纯追求燃油效率,而是围绕“电驱为主、发动机为辅”的混动架构展开深度优化,以DM-i超级混动系统为例,其搭载的骁云-插混专用发动机彻底颠覆了传统发动机的设计理念,成为行业混动技术标杆。

技术亮点:比亚迪混动发动机以“高效能、低能耗”为核心目标,通过多项创新实现热效率突破,1.5L骁云发动机采用阿特金森循环,压缩比提升至15.5:1,配合 cooled EGR 废气再循环、低摩擦设计(如涂层活塞、DLC涂层轴承)以及分体式冷却技术,将热效率提升至43.04%(目前量产发动机最高水平),这意味着发动机在高效区间(40%-60%负荷)的能耗显著降低,配合EHS电混系统与DM-i专用功率型电池,可实现亏电油耗3.8L/100km(秦PLUS DM-i车型)的极致表现,同时满足超1200km的综合续航。

技术延伸:除混动专用发动机外,比亚迪在传统燃油领域也持续发力,如1.5T DM-p高性能发动机,采用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技术,最大功率达到118kW,扭矩240N·m,满足“性能+混动”的双重需求,其2.0T骁云发动机应用于汉DM-p等车型,通过米勒循环、双涡管涡轮等设计,兼顾动力与燃油经济性,展现了对多场景需求的适配能力。

市场价值:比亚迪发动机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系统性协同”,而非单一部件的极致优化,在混动系统中,发动机主要扮演“充电”与“高速直驱”角色,始终工作在高效区间,彻底规避了传统燃油车低负荷高能耗的痛点,这种“以电为主、以油为辅”的架构,不仅降低了用户用车成本,更推动了混动车型从“过渡方案”向“主流选择”的跨越。

本田发动机技术:从“地球梦”到“混动进化”的坚守

本田的发动机技术则以“地球梦科技”(Earth Dreams Technology)为核心,延续了对自然吸气与燃油效率的极致追求,同时在混动领域通过i-MMD系统实现电驱与燃油的深度融合,作为传统车企的技术标杆,本田发动机始终在“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驾驶乐趣”之间寻找平衡。

技术亮点:本田地球梦系列发动机涵盖自然吸气与涡轮增压两种路径,其中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如L15B)采用VTEC可变气门正时与升程系统,配合缸内直喷,最大功率96kW,扭矩155N·m,最大热效率达38%,兼顾高转速动力输出与中低油耗;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如L15B)则通过高滚流进气道、低惯量涡轮设计,最大功率134kW,扭矩240N·m,实现了“涡轮迟滞”与“动力响应”的平衡,广泛搭载于思域、CR-V等车型。

混动技术:本田i-MMD混动系统的核心是“电驱优先”,其2.0L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如LFB系列)热效率达41%,主要用于高速工况直接驱动或为电池充电,电机则负责大部分加速与低速行驶需求,与比亚迪DM-i类似,i-MMD也实现了“用发动机的高效区间覆盖常用工况”,但更强调“电机驱动为主、发动机直驱为辅”的逻辑,驾驶感受更接近纯电动车,本田最新推出的第四代i-MMD系统进一步优化了PCU功率单元与电池能量密度,亏电油耗降至4.5L/100km(雅阁e:HEV),同时提升动力响应速度。

市场价值:本田发动机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成熟度与可靠性”,经过数十年市场验证,地球梦发动机以“皮实耐用、维修成本低”著称,深受消费者信赖,在混动领域,i-MMD系统凭借“平顺性、低油耗”的特性,成为混动市场的“常青树”,尤其在日本、北美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技术对比:效率、策略与场景适配的差异

为更直观展现两家企业发动机技术的特点,可通过下表进行核心参数对比:

对比维度 比亚迪混动发动机(骁云1.5L) 本田地球梦发动机(1.5L自然吸气) 本田i-MMD混动发动机(2.0L阿特金森)
热效率 04%(量产最高) 38% 41%
核心技术 阿特金森循环、分体式冷却、低摩擦 VTEC、缸内直喷 阿特金森循环、高效率PCU
主要应用场景 DM-i混动系统(亏电低油耗) 燃油车(动力与经济性平衡) i-MMD混动系统(电驱优先)
代表车型 秦PLUS DM-i、宋PLUS DM-i 思域、飞度 雅阁e:HEV、CR-V e:HEV
系统效率目标 发动机高效区间协同电驱 单一发动机效率与动力兼顾 电机驱动为主,发动机辅助优化

从对比可见,比亚迪混动发动机在“热效率”上具备显著优势,这得益于其针对混动场景的“定制化设计”;而本田地球梦系列则在“燃油发动机通用性”与“驾驶乐趣”上更胜一筹,混动系统则更强调“电驱体验”的成熟度,两者技术路线的差异,本质是“新能源转型激进派”与“传统技术优化派”的战略选择。

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在市场层面,比亚迪凭借混动发动机技术优势,推动DM-i车型成为“现象级产品”,2022年DM-i系列销量超90万辆,占混动市场总量的40%以上,用户对“低油耗、平顺性、无续航焦虑”的评价普遍积极,本田则凭借地球梦燃油发动机的口碑与i-MMD混动的可靠性,在混动市场稳居第二阵营,2022年全球混动销量超60万辆,尤其在北美、日本市场用户忠诚度较高。

用户反馈中,比亚迪车主更关注“用车成本”与“科技感”,部分用户提及“发动机介入时轻微噪音”但“整体体验超越同级燃油车”;本田车主则更看重“驾驶质感”与“保值率”,认为“地球梦发动机的‘高转速声浪’是燃油车的灵魂”。

相关问答FAQs

Q1:比亚迪混动发动机的热效率(43.04%)为何高于本田混动发动机(41%)?
A1:比亚迪混动发动机的热效率优势源于其“针对性设计”:采用阿特金森循环结合15.5:1超高压缩比,提升膨胀比;通过分体式冷却技术实现不同部件(缸体、缸盖)的独立温控,减少传热损失;低摩擦设计(如DLC涂层轴承)与 cooled EGR 降低泵气损失与燃烧温度,使发动机始终保持在40%-60%负荷的高效区间,而本田i-MMD发动机虽也采用阿特金森循环,但更侧重与电机的协同,热效率优化兼顾“动力响应”与“系统效率”,因此略低于比亚迪。

Q2:本田地球梦燃油发动机与比亚迪骁云燃油发动机(如1.5T DM-p)在技术路线上有何本质区别?
A2:本田地球梦燃油发动机(如1.5L/1.5T)的核心是“传统燃油技术的极致优化”,通过VTEC可变气门技术、缸内直喷等提升动力与燃油经济性,追求“高转速动力输出”与“日常驾驶平顺性”的平衡,属于“成熟燃油技术的迭代升级”;而比亚迪骁云燃油发动机(如1.5T DM-p)则是“新能源时代的配套产物”,设计目标是为混动系统提供“辅助动力”,更注重与电机的协同效率,而非单一发动机的极限性能,因此在压缩比、热效率等参数上更偏向“混动场景适配”,而非燃油车的“动力优先”。

相关文章

直20发动机性能如何?技术突破有何亮点?

直20发动机性能如何?技术突破有何亮点?

直20作为中国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中型通用直升机,其“心脏”——发动机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直升机的任务能力与战略价值,直20的发动机选型经历了从进口依赖到国产化突破的关键历程,最终装备了由中国航发集团研制的...

发动机启停功能加装可行吗?对车辆性能有何影响?

发动机启停功能加装可行吗?对车辆性能有何影响?

发动机启停系统作为汽车节能技术的常见配置,近年来在燃油车和混动车上逐渐普及,其通过在车辆临时停车时自动熄火、需要行驶时快速启动发动机,减少怠速油耗和排放,理论上能帮助车辆降低3%-10%的燃油消耗,不...

发动机用什么胶?密封、固定等场景胶水如何选?

发动机用什么胶?密封、固定等场景胶水如何选?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内部结构复杂,工作环境严苛(高温、高压、振动、油液腐蚀),各部件的连接与密封需依赖专用胶水以确保可靠运行,不同部位因功能差异,对胶水的性能要求(耐温性、耐油性、粘接强度、密...

江铃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实力与市场竞争力如何?

江铃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实力与市场竞争力如何?

江铃汽车作为国内商用车及乘用车领域的重点企业,其发动机技术始终是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80年代与五十铃合作引进技术以来,江铃发动机历经数代迭代,已形成涵盖汽油机、柴油机,适配商用车、乘...

踏板发动机价格差异大吗?哪些因素决定高低?

踏板发动机价格差异大吗?哪些因素决定高低?

踏板发动机作为踏板摩托车的核心动力部件,其价格直接影响整车成本及用户购车预算,同时不同参数、品牌、技术类型及购买渠道的发动机价格差异较大,要全面了解踏板发动机价格,需从影响价格的核心因素、不同类型的市...

福田柴油发动机性能怎样?核心技术优势有哪些?

福田柴油发动机性能怎样?核心技术优势有哪些?

福田柴油发动机作为中国商用车领域的核心动力品牌,依托福田汽车集团30余年的商用车制造经验与技术积累,已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动力总成供应商,其产品以“高效、可靠、环保、智能”为核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