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驾驶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汽车品牌纷纷将感知系统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而奔驰作为豪华汽车市场的标杆,其“鹰眼E”视觉感知系统凭借全方位的技术革新,重新定义了驾驶辅助的边界,这套系统并非单一硬件的堆砌,而是融合了高精度摄像头、先进AI算法与多传感器协同感知的智能解决方案,旨在为驾驶者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出行体验。
“鹰眼E”系统的核心在于其视觉感知能力的全面升级,传统驾驶辅助系统的摄像头多依赖固定参数,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路况,而“鹰眼E”通过三重技术突破实现了感知维度的跃升,首先是硬件层面的革新,系统搭载6个高清摄像头,包括1个200万像素前视广角摄像头(视场角120°)、4个环视摄像头(每个分辨率1280×720)以及1个内后视摄像头,形成360°无死角的视觉覆盖,其中前视摄像头采用索尼STARVIS 2传感器,具备1.6μm超大像素点,在弱光环境下的感光性能提升40%,可清晰识别150米外的交通标志、300米前方的车辆轮廓及行人。
算法层面的突破,系统基于奔驰自研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超10亿公里真实路况数据的训练,实现对动态目标的精准预判,在识别交叉路口车辆时,系统不仅能分析当前车速、方向,还能结合交通信号灯状态、对向车辆轨迹,提前3秒判断是否存在碰撞风险,系统支持“语义分割”技术,可将画面中的道路、车辆、行人、交通锥等元素进行像素级分类,识别准确率达99.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多传感器融合的协同感知。“鹰眼E”并非独立工作,而是与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及激光雷达(高配车型)形成互补,摄像头负责识别颜色、纹理等细节信息,毫米波雷达测距精度达±2cm,超声波传感器在低速泊车时提供近距离障碍物数据,三者通过“数据冗余”与“结果交叉验证”,避免单一传感器的局限性——例如在暴雨天气中,摄像头因雨水遮挡识别失效时,毫米波雷达仍可正常追踪前方车辆,确保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鹰眼E”系统的功能设计贯穿“高速-城市-泊车”全场景,通过细分场景的定制化方案,为驾驶者提供全时段的辅助支持,以下是其核心功能的详细梳理:
功能模块 | 技术实现 | 应用场景 |
---|---|---|
高速驾驶辅助 | 结合车道居中保持(LCC)与智能巡航控制(ICC),根据前车速度自动调节车速,实现0-180km/h全速域跟车 | 高速公路长途驾驶,缓解疲劳,保持安全车距 |
城市拥堵辅助 | 通过摄像头识别前车起步、加塞动作,自动控制车速与转向,支持0-50km/h低速跟车 | 城市拥堵路段,减少频繁启停操作 |
自动紧急制动(AEB) | 基于目标识别算法,检测到碰撞风险时发出警报,0.8秒内触发制动,最高可减速度达5m/s² | 突遇行人、自行车或前方急刹车辆时,避免或减轻碰撞 |
智能泊车辅助 | 环视摄像头实时生成360°全景影像,支持自动识别车位、一键泊车,最小泊车空间比车身长0.5米 | 狭窄车位、侧方停车、垂直入库等复杂场景 |
交通标志识别(TSR) | 实时识别限速、禁止通行、学校区域等200+种交通标志,通过仪表盘与HUD抬头显示提醒 | 道路复杂区域,避免因疏忽导致的违章 |
夜间增强模式 | 红外摄像头与LED大灯协同,自动识别夜间行人/动物,远光灯与近光灯智能切换,避免眩目 | 乡村道路、夜间隧道出入口等光线昏暗环境 |
“夜间增强模式”尤为值得关注,传统夜间驾驶中,远光灯虽能提升视野,但易对对向车辆造成眩目,而“鹰眼E”通过红外摄像头捕捉行人/动物的热成像信号,结合AI算法预测其移动轨迹,自动调节大灯照射范围——当检测到对向车辆时,系统会将远光灯光束向下倾斜15°,形成“非对称照明”,既保障自身视野,又避免干扰他人。
“鹰眼E”系统的场景化能力体现在对不同路况、天气的适应性上,在日常通勤中,城市拥堵辅助功能可自动跟车启停,配合车道保持,让驾驶者在早晚高峰中摆脱“脚踩刹车”的疲惫;长途出行时,高速驾驶辅助通过车道居中与智能变道建议(当前方慢车时,系统提示并辅助打灯变道),大幅降低高速事故率。
对于驾驶新手,智能泊车辅助的“全景影像+自动泊车”功能解决了“停车难”痛点,系统可在30秒内完成侧方泊车,转向精度偏差不超过2°;而在极端天气下,如大雨、大雾或沙尘暴,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的优势凸显——摄像头虽受环境影响,但毫米波雷达与超声波传感器仍能正常工作,确保系统在能见度低于50米时仍可提供基础预警。
“鹰眼E”还具备“学习能力”,通过OTA升级,系统可不断接收云端更新的路况数据,例如新开通的道路、临时交通管制区域等,实现“常用常新”,据奔驰官方测试,搭载“鹰眼E”的车型在复杂路况下的事故率较传统驾驶辅助系统降低62%,其中对行人及弱势交通参与者的保护提升最为显著。
“鹰眼E”的核心优势在于“精度”与“冗余”的平衡,200万像素摄像头与深度学习算法的结合,让系统对目标的识别速度(100ms内)与准确率(99.8%)远超行业主流水平;多传感器融合架构确保了单一部件故障时系统的降级运行——例如当前视摄像头损坏,环视摄像头可临时接管前方视野,虽然功能有所缩减,但仍能维持基础的车道保持与紧急制动。
技术领先也面临挑战,首先是数据隐私问题,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采集大量路况图像,奔驰通过“本地化处理+匿名化传输”技术,确保图像数据仅在车内进行AI分析,上传云端时已去除所有个人信息,其次是成本控制,6个高清摄像头与高性能芯片的推高整车成本,为此奔驰采用“按需配置”策略,基础版搭载3摄像头+毫米波雷达,高配版则升级为6摄像头+激光雷达,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作为奔驰“智能驾驶战略”的核心组件,“鹰眼E”不仅是L2+级驾驶辅助的集大成者,更是通往L3级自动驾驶的跳板,据规划,2025年新款S级车型将搭载升级版“鹰眼E Pro”,新增“交通拥堵 pilot”功能——在60km/h以下拥堵路段,驾驶者可完全放手,系统自动控制车速、转向并应对加塞等复杂场景,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
奔驰正与Mobileye合作研发下一代“鹰眼E Ultra”,计划引入4D成像雷达(可识别目标高度、速度、方向)与车路协同(V2X)技术,让车辆不仅能“看见”周围环境,还能通过5G网络与红绿灯、其他车辆实时通信,预判1公里外的路况变化。“鹰眼E”或将从“驾驶辅助”进化为“智能伙伴”,通过情感识别摄像头(监测驾驶者疲劳状态)与语音交互,提供更人性化的出行服务。
Q1:奔驰鹰眼E系统在雨天或雪天等恶劣天气下的表现如何?
A:奔驰鹰眼E系统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提升恶劣天气适应性,在雨雪天气中,摄像头镜头配备自动加热功能,避免雨滴积雪遮挡;毫米波雷达不受光线、天气影响,可正常探测前方车辆与障碍物,系统还会通过AI算法对摄像头图像进行去噪增强,例如在暴雨中自动提升对比度,确保交通标志与车道线的识别准确率保持在90%以上,当传感器检测到极端天气时,会主动降低辅助功能阈值,例如将自动紧急制动的触发距离缩短10%,以预留更多安全时间。
Q2:哪些奔驰车型搭载了鹰眼E系统,是否需要额外付费?
A:截至2024年,鹰眼E系统已搭载于全新C级、E级、S级及EQ系列纯电车型,根据配置不同,系统分为“基础版”(3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标配于C 260等入门车型)和“高配版”(6摄像头+激光雷达,选装于E 300 4MATIC等车型),基础版无需额外付费,高配版选装费用约为2.5万元-3.5万元(因车型配置差异而异),2025年新款GLC SUV也将标配鹰眼E基础版,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
奔驰S级作为豪华旗舰轿车的标杆,其用户群体往往对个性化、舒适性与科技感有着更高阶的追求,无论是提升日常驾乘的仪式感,还是强化商务场合的专属调性,对奔驰S进行合理升级,都能让这台“豪华标杆”更贴合车主的...
奔驰作为豪华汽车品牌的代表,其刹车系统以高效、稳定、安全为核心设计理念,而“刹车A”作为奔驰刹车系统中的关键执行部件,通常特指高性能刹车卡钳(Brake Caliper),是制动力的直接输出单元,集成...
奔驰主席车作为汽车工业中豪华与权力的象征,承载着品牌百余年来的技术积淀与人文底蕴,自卡尔·奔驰发明世界第一辆汽车起,奔驰便与高端出行紧密相连,而“主席车”这一概念,更是将汽车从交通工具升华为身份、地位...
奔驰作为汽车工业的百年品牌,其标志性的“箭头标”——即三叉星徽章中的箭头元素,不仅是品牌视觉识别的核心,更是其百年发展历程的精神图腾,从1909年诞生至今,这颗承载着速度、尊贵与创新的箭头,随着时代的...
奔驰X平台是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旗下用于开发中大型至全尺寸SUV车型的模块化架构平台,自21世纪初问世以来,便成为奔驰SUV产品矩阵的核心技术基石,覆盖燃油、插电混动及纯电动等多种动力形式,支撑了品牌在...
在汽车工业的百年演进中,品牌的战略与设计往往像一场动态的“回旋镖”,看似偏离初衷的尝试,最终可能以更精准的姿态回归核心,奔驰作为汽车发明者,其发展历程中多次出现这种“回旋镖效应”——无论是设计语言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