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动机介绍 > 正文内容

发动机气门如何调整?正确步骤与注意事项有哪些?

tjadmin3周前 (08-25)发动机介绍9

发动机气门调整是维护发动机正常工作的关键环节,气门间隙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间隙过大会导致气门开度不足、进排气效率下降,同时产生异响;间隙过小则可能造成气门关闭不严,高温燃气泄漏,导致气门烧蚀、积碳等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发动机气门调整的原理、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掌握这一核心维修技能。

发动机气门如何调

气门调整的基本原理与准备工作

气门间隙是指发动机冷态下,气门杆顶端与摇臂(或凸轮)之间的间隙,其作用是为气门组件的热膨胀预留空间,由于发动机工作时温度升高,金属部件会热膨胀,若冷态无间隙,热态下气门会与气门座圈贴合过紧,无法完全关闭,不同发动机的气门间隙标准不同,需参考厂家手册,通常自然吸气汽油机进气门间隙为0.20-0.25mm(冷态),排气门为0.25-0.30mm(冷态);柴油机因压缩比更高,间隙稍大,一般进气门0.30-0.35mm,排气门0.35-0.40mm(冷态)。

调整前准备工作

  1. 工具准备:塞尺(0.05-1.00mm,精度0.01mm)、扭力扳手、套筒扳手、螺丝刀、气门室盖拆卸工具、记号笔、干净抹布。
  2. 车辆状态:发动机完全冷却(温度低于40℃),避免热膨胀影响间隙准确性;断开电瓶负极,防止误启动;停放在平坦地面,拉紧手刹。
  3. 资料确认:查阅车辆维修手册,获取对应车型的气门间隙标准、调整顺序及正时标记信息。

气门调整的两种常用方法

气门调整主要有“逐缸调整法”和“两次调整法”,前者适用于单缸发动机或精度要求高的场景,后者效率更高,适用于多缸发动机。

(一)逐缸调整法(单缸精准调整)

逐缸调整法是按照发动机工作顺序,逐缸找到压缩上止点(TDC),调整该缸进排气门的间隙。
操作步骤

  1. 拆卸气门室盖:打开引擎盖,拆除气门室盖(部分车型需先拆除进气歧管等附件),露出气门摇臂、凸轮轴及气门组件。
  2. 确定第一缸压缩上止点:转动曲轴,观察飞轮或曲轴皮带轮上的正时标记(通常为“0”或“TDC”),对齐标记后,第一缸活塞位于压缩上止点(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
  3. 调整第一缸气门:确认第一缸进排气门摇臂可自由摆动(用手指按压无阻力),使用塞尺测量气门杆顶端与摇臂之间的间隙,通过调整螺钉(或增减垫片)调整至标准值,调整时,塞尺应能轻微抽动,有轻微阻力但不过紧。
  4. 按工作顺序调整其他缸:根据发动机工作顺序(如四缸机多为1-3-4-2,六缸机为1-5-3-6-2-4),转动曲轴360°(一整圈),使下一缸达到压缩上止点,重复步骤3调整该缸气门,直至所有缸调整完成。

优点:精准度高,不易出错;缺点:效率低,需多次转动曲轴。

发动机气门如何调

(二)两次调整法(高效调整)

两次调整法利用气门重叠角和发动机工作循环规律,在一圈曲轴内完成所有气门调整,大幅提升效率,核心是掌握“双排不进”口诀(适用于多数四冲程发动机):

  • :两个气门间隙均可调(该缸处于排气行程上止点);
  • :仅排气门间隙可调(该缸处于进气行程上止点);
  • :两个气门间隙均不可调(该缸处于做功行程上止点);
  • :仅进气门间隙可调(该缸处于排气行程上止点)。

操作步骤(以四缸直列发动机1-3-4-2工作顺序为例)

  1. 找到第一缸压缩上止点:转动曲轴,对齐正时标记,此时第一缸活塞在压缩上止点(进排气门均关闭)。
  2. 应用“双排不进”口诀调整
    • 第一缸(“不”):做功行程上止点,进排气门均不可调;
    • 第三缸(“排”):进气行程上止点,仅排气门可调;
    • 第四缸(“进”):排气行程上止点,仅进气门可调;
    • 第二缸(“双”):排气行程上止点,进排气门均可调。
      按此顺序调整第三缸排气门、第四缸进气门、第二缸进排气门。
  3. 转动曲轴360°:调整完成后,将曲轴转动一整圈,使第四缸到达压缩上止点(此时第一缸为排气行程上止点)。
  4. 剩余气门调整:再次应用“双排不进”口诀:
    • 第四缸(“不”):做功行程上止点,不可调;
    • 第二缸(“排”):进气行程上止点,仅排气门可调;
    • 第一缸(“进”):排气行程上止点,仅进气门可调;
    • 第三缸(“双”):排气行程上止点,进排气门均可调。
      调整第二缸排气门、第一缸进气门、第三缸进排气门,至此所有气门调整完成。

优点:效率高,一圈曲轴完成调整;缺点:需熟练掌握口诀及各缸工作状态。

不同类型发动机的调整注意事项

  1. 顶置凸轮轴(OHC)发动机:气门由凸轮轴直接驱动,通过调整液压挺杆或机械摇臂的间隙实现调整,部分车型采用液压挺杆,冷态时无需调整(液压挺杆可自动补偿热膨胀),需确认发动机类型。
  2. 侧置凸轮轴(OHV)发动机:气门通过推杆由凸轮轴驱动,需调整摇臂与气门杆的间隙,推杆长度可能影响间隙,需检查推杆是否弯曲。
  3. 涡轮增压发动机:因排气温度更高,排气门间隙通常比自然吸气机型大0.05-0.10mm,需严格参考手册标准。
  4. 柴油机:压缩比高(16-22),气门间隙较大,且部分柴油机采用气门间隙补偿器(如自动调整器),需确认是否需要手动调整。

气门调整后的检查与常见问题

检查步骤

  1. 间隙复查:所有气门调整后,再次用塞尺测量每个气门间隙,确保符合标准。
  2. 摇臂活动检查:用手轻轻按压摇臂,确保能自由摆动,无卡滞或异响。
  3. 启动测试:连接电瓶负极,启动发动机,怠速运转5-10分钟,听有无气门异响(如“哒哒”声通常为间隙过大,“嘶嘶”声可能为间隙过小),观察尾气颜色(蓝烟为烧机油,黑烟为燃烧不均)。

常见问题及解决

发动机气门如何调

  • 异响:多为间隙过大,需重新调整;若调整后仍有异响,检查摇臂、凸轮轴是否磨损。
  • 气门关闭不严:间隙过小或气门杆弯曲,需调整间隙或更换气门。
  • 启动困难:气门间隙错误导致进排气不足,检查正时标记是否对齐,气门间隙是否正确。

常见车型气门间隙参考值(冷态)

发动机类型 进气门间隙(mm) 排气门间隙(mm) 适用车型示例
自然吸气汽油机 20-0.25 25-0.30 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
涡轮增压汽油机 25-0.30 30-0.35 大众速腾、奥迪A3
自然吸气柴油机 30-0.35 35-0.40 江淮帅铃、五十铃瑞弗
涡轮增压柴油机 35-0.40 40-0.45 玉柴YC6A、康明斯ISB

相关问答FAQs

Q1:液压挺杆发动机还需要调整气门间隙吗?
A:液压挺杆(液压气门挺杆)能自动补偿气门组件的热膨胀,理论上冷态无需调整气门间隙,但若出现异响(如冷启动时“哒哒”声,热车后消失),可能是液压挺杆内部油压不足或磨损,需更换液压挺杆,而非调整间隙,判断方法:冷车测量气门间隙,若间隙为0(或塞尺无法插入),说明液压挺杆正常;若间隙过大,需检查液压挺杆或气门机构。

Q2:气门间隙调整后启动发动机有异响,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
A: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

  1. 间隙过大:塞尺测量间隙超过标准值,需重新调整至规定范围;
  2. 摇臂螺栓未拧紧:调整后未按规定扭矩拧紧锁紧螺母(通常8-12N·m),导致摇臂松动,需重新拧紧;
  3. 凸轮轴磨损:凸轮轴桃尖磨损导致摇臂运动轨迹异常,需更换凸轮轴;
  4. 气门杆弯曲:气门杆变形导致间隙不均,需更换气门,解决时先检查间隙和拧紧扭矩,若仍异常,进一步拆解检查凸轮轴和气门组件。

相关文章

空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究竟是怎样的?空气如何转化为动力?

空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究竟是怎样的?空气如何转化为动力?

空气发动机是一种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来源的新型环保动力装置,其核心原理是通过高压空气膨胀做功,将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机械运转,与传统内燃机依赖燃料燃烧不同,空气发动机在能量转换过程中不涉及燃烧...

捷达伙伴的发动机到底怎么样?耐用性、维修成本和使用体验如何?

捷达伙伴的发动机到底怎么样?耐用性、维修成本和使用体验如何?

捷达伙伴作为大众汽车在国内经济型轿车市场的经典代表,其核心动力单元——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凭借皮实耐用的特性成为一代消费者的“记忆符号”,这款发动机隶属于大众经典的EA113系列,自上世纪90年代...

r30发动机是什么?性能参数、技术特点及适用范围有哪些?

r30发动机是什么?性能参数、技术特点及适用范围有哪些?

R30发动机是某汽车制造商在特定时期推出的主力动力单元,以其成熟的技术和均衡的性能表现,广泛应用于多款主流车型中,这款发动机在设计上兼顾了动力输出、燃油经济性以及可靠性,既满足了日常驾驶的需求,也兼顾...

江淮发动机配件如何挑选?适配车型与质量怎么保障?

江淮发动机配件如何挑选?适配车型与质量怎么保障?

江淮汽车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领军企业,其发动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商用车、乘用车及新能源汽车领域,而发动机配件作为保障动力系统高效运行的核心要素,其质量与匹配度直接影响车辆性能、使用寿命及行车安全,本文将从江...

汽车发动机标准制定背后有哪些关键因素?核心内容对行业与用户有何意义?

汽车发动机标准制定背后有哪些关键因素?核心内容对行业与用户有何意义?

汽车发动机标准是规范发动机设计、生产、检测及应用的系统性技术准则,涵盖排放、性能、安全、节能、噪声等多个维度,其核心目标是平衡动力需求与环保要求,推动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环保法规趋严、技术迭代...

汽车发动机有水

汽车发动机有水

汽车发动机运转时,高温是“天敌”,而水(实际为冷却液)则是维持其正常工作的“体温调节师”,这里的“水”并非普通自来水,而是特指由水、乙二醇及多种添加剂混合而成的冷却液,它在冷却系统中循环流动,带走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