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其核心功能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一套复杂的动力传递系统,将动力高效、平稳地传递到驱动车轮,从而驱动汽车行驶,这一过程涉及多个精密部件的协同工作,从燃烧做功到车轮转动,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始于气缸内的燃烧做功,当混合气(汽油机)或空气(柴油机)在气缸内被点燃后,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做往复运动,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连接,连杆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曲轴是发动机的核心输出部件,其旋转动力即为发动机的“原始动力”,但此时动力虽然存在,却存在转速不稳定、扭矩不足的问题,且无法直接驱动车轮。
为解决这一问题,曲轴后端会安装飞轮,飞轮是一个具有较大转动惯量的圆盘,其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利用惯性储存能量,帮助曲轴平稳度过活塞往复运动的“死点”,减少转速波动;二是作为离合器的主动部分,与离合器从动盘接触,将动力传递给下一环节,曲轴的旋转还会通过正时链条或皮带带动凸轮轴运转,控制气门的开闭,确保发动机进排气过程的有序进行,这是动力传递的“辅助系统”,保障了燃烧效率的稳定。
从飞轮输出的动力需要传递给变速箱,而离合器的作用就是实现动力的“接合”与“分离”,是驾驶员控制动力传递的关键部件,离合器主要由压盘、从动盘、分离轴承和离合器踏板(手动挡)或控制机构(自动挡)组成。
手动挡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当踏板松开时,压盘在膜片弹簧的作用下压紧从动盘,飞轮的动力通过压盘与从动盘的摩擦力传递给变速箱输入轴,动力接合;当踏板踩下时,分离轴承推动压盘后移,压盘与从动盘分离,动力传递中断,便于换挡,自动挡车辆则常用液力变矩器代替离合器,液力变矩器通过液体(变速箱油)传递动力,实现“软连接”,换挡时动力中断更平顺,且能增大扭矩,适合城市低速行驶场景。
变速箱是动力传递的核心部件,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改变传动比,调节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和转速,以适应不同行驶工况(如起步、加速、爬坡、高速巡航等),若直接将发动机动力传递到车轮,汽车将难以起步(扭矩不足)或高速行驶(转速过高)。
变速箱的类型多样,主要分为手动变速箱(MT)、自动变速箱(AT)、无级变速箱(CVT)和双离合变速箱(DCT)等,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差异较大,但核心目标一致——实现多级传动比调节。
MT通过驾驶员手动操作换挡杆,改变不同齿轮的啮合组合来实现换挡,其内部主要由输入轴、输出轴、中间轴和各挡位齿轮组成,一挡时,输入轴的大齿轮与中间轴的小齿轮啮合,输出轴通过同步器与中间轴连接,实现大扭矩、低转速输出;高速时,换入高挡(如五挡或六挡),输入轴的小齿轮与输出轴的大齿轮啮合,实现小扭矩、高转速输出,提高燃油经济性。
AT通过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组和液压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换挡,液力变矩器替代离合器,实现柔性动力传递;行星齿轮组通过不同齿轮组合(太阳轮、齿圈、行星架)实现多挡位切换;液压控制系统根据车速、节气门开度等信号,控制换挡阀体动作,改变油路,驱动换挡执行机构(离合器片或制动带)工作,实现自动换挡,AT换挡平顺,传动效率较低,但技术成熟,应用广泛。
CVT通过钢带和锥轮的无级传动比调节,实现“无级换挡”,其核心部件是主动锥轮、从动锥轮和钢带,通过改变锥轮的直径来调整钢带的传动半径,从而实现传动比的连续变化,CVT没有固定挡位,可在发动机最佳转速区间内无限调节,燃油经济性好,换挡顿挫感小,但钢带传递扭矩有限,多用于中小排量车型。
DCT本质上是两套手动变速箱的集合,一套控制奇数挡,一套控制偶数挡,通过两个离合器交替工作实现快速换挡,一挡行驶时,二挡已预先挂入,换挡时只需切换离合器,换挡时间极短(通常小于0.2秒),传动效率高,兼顾了手动挡的响应速度和自动挡的便利性,常用于性能车型。
为直观对比不同变速箱的特点,可参考下表:
变速箱类型 | 结构特点 | 传动效率 | 换挡平顺性 | 换挡速度 | 适用场景 |
---|---|---|---|---|---|
MT | 齿轮啮合 | 高 | 依赖驾驶员 | 快 | 性能车、手动爱好者 |
AT | 行星齿轮+液压 | 中 | 好 | 中 | 家用车、舒适型车型 |
CVT | 钢带+锥轮 | 中 | 极好 | 无级 | 省油型家用车 |
DCT | 双离合+齿轮 | 高 | 较好 | 极快 | 性能车、赛车、家用车 |
变速箱输出的动力需要进一步传递到驱动车轮,这一过程通过传动桥(传动轴)和驱动桥完成,根据驱动方式不同,可分为前驱、后驱和四驱。
前驱车型的发动机、变速箱和驱动桥集成在一起,动力直接传递到前轮,其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车内空间利用率大,但前轮同时承担驱动和转向,极限操控性较差,常见于家用轿车和SUV。
后驱车型的发动机前置,动力通过变速箱、传动轴传递到后桥,再经差速器和半轴驱动后轮,后轮驱动有利于平衡前后轴荷,操控性好,但传动轴占用车内空间,高速行驶时动力损耗略大,常见于豪华车、跑车。
四驱系统通过分动器将动力分配到前后轴,可根据路况调整前后轮扭矩比例(如适时四驱、全时四驱、分时四驱),提升复杂路况(冰雪、泥泞)的通过性,分动器是四驱系统的核心,其内的差速器允许前后轮转速不同,避免轮胎磨损。
无论是哪种驱动方式,动力最终都要通过差速器和半轴传递到车轮,差速器的作用是允许左右轮以不同转速转动(如转弯时外侧轮转速高于内侧轮),避免轮胎拖滑;半轴则将差速器的动力传递给车轮,驱动汽车行驶。
整个动力传递过程中,能量损耗不可避免,主要包括机械摩擦(如齿轮啮合、轴承转动)、液压损失(如AT的液力变矩器)等,为提高传递效率,现代发动机通过轻量化设计(如铝合金曲轴)、低摩擦技术(如减少活塞环数量)、高效变速箱(如DCT的干式离合器)等方式降低损耗,电子控制系统的引入(如电控离合器、智能换挡策略)让动力传递更精准、更高效,例如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车速、负载,自动选择最佳挡位,兼顾动力与燃油经济性。
Q1:为什么汽车需要变速箱?如果直接将发动机动力连接车轮会怎样?
A:变速箱的核心作用是调节扭矩和转速,发动机在特定转速区间(如2000-4000rpm)能输出最佳扭矩和功率,但若直接连接车轮,会导致起步时扭矩不足(车轮无法转动)或高速时转速过高(发动机超速损坏),变速箱通过传动比变换,让发动机始终工作在高效区间,同时满足汽车低速大扭矩(爬坡、起步)和小扭矩高速(巡航)的需求,若无变速箱,汽车将无法正常行驶。
Q2:液力变矩器和离合器有什么区别?各适用于什么车型?
A:液力变矩器和离合器均用于连接发动机与变速箱,实现动力的接合与分离,但原理和适用场景不同,离合器(手动挡或DCT)通过摩擦片直接传递动力,传动效率高,动力响应快,但换挡时可能有顿挫;液力变矩器通过液体传递动力,可实现“软连接”,换挡平顺,且能增大扭矩,适合城市低速拥堵路况,但传动效率较低,油耗略高,离合器常用于手动挡、DCT车型(性能车、赛车),液力变矩器主要用于AT车型(家用车、舒适型车型)。
旋翼机发动机作为旋翼机的核心动力部件,其核心功能是为航空器提供前进拉力,驱动螺旋桨旋转,使旋翼在气流中自转以产生升力,与直升机发动机直接驱动旋翼不同,旋翼机发动机不直接控制升力,而是通过推进力维持飞行...
奥迪作为德国豪华汽车品牌的代表,其发动机技术始终以高效、精密、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从早期机械突破到如今的智能化、电动化融合,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深刻影响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轨迹,回顾奥迪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历程,既...
FSV发动机作为新一代动力系统的技术集成代表,融合了传统内燃机的成熟性与新能源技术的智能化特征,旨在通过结构优化、燃烧控制革新和能量管理升级,实现高效、清洁、智能的动力输出,其命名可能源于“Futur...
宝马M3作为宝马高性能车系的旗舰代表,其发动机一直是车迷与技术爱好者关注的焦点,不同代际的M3发动机不仅承载着宝马最新的动力技术,更通过独特的设计语言诠释了“性能”二字的内涵,本文将结合M3各代发动机...
蓝宝龙300发动机是一款针对中量级摩托车市场设计的动力单元,以其平衡的动力输出、可靠的技术特性和经济的使用成本,在入门级到进阶级骑行群体中积累了良好口碑,该发动机定位于日常通勤、周末郊游及轻度骑行场景...
L2B发动机是通用汽车推出的一款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以经济性、可靠性和低维护成本为核心设计理念,广泛应用于雪佛兰赛欧、宝骏310/510等入门级车型,作为一款主打家用市场的动力单元,L2B发动机在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