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发动机的发展经历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再到创新突破的漫长历程,如今已覆盖乘用车、商用车、航空、船舶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和产品矩阵,以下从不同应用领域梳理国产发动机的主要代表及技术特点。
乘用车发动机是国产化率最高、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自主品牌通过技术积累,在燃油发动机、混动专用发动机等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长安汽车:蓝鲸动力系列
蓝鲸NE动力平台是长安自主研发的模块化发动机系列,涵盖1.4T-2.0T多个排量,代表型号如蓝鲸2.0T(JLH-3G型),最大功率171kW,峰值扭矩390N·m,采用米勒循环、双涡管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等技术,热效率达39.2%,应用于长安UNI-K、CS75 PLUS等车型。
吉利汽车:CMA架构动力总成
吉利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CMA架构孕育了多种发动机,如1.5T四缸发动机(型号JLH-3G),最大功率133kW,峰值扭矩290N·m,搭配48V轻混系统后油耗降低15%;2.0T发动机(型号JLH-4G)最大功率175kW,应用于领克03+、星越L等车型,热效率达38%。
长城汽车:GW4N20系列
长城自主研发的2.0T GW4N20发动机,最大功率180kW,峰值扭矩395N·m,采用VVT、双涡管涡轮、缸内直喷技术,热效率38%,应用于哈弗H9、坦克300等车型,兼顾动力与燃油经济性。
奇瑞汽车:鲲鹏动力
鲲鹏1.6T发动机(型号SQRF4J16)最大功率145kW,峰值扭矩290N·m,热效率37.1%;2.0T发动机(型号SQRF4J20)最大功率187kW,峰值扭矩390N·m,采用米勒循环、可变截面涡轮(VGT)技术,应用于瑞虎8 PRO、星途凌云等车型。
比亚迪:DM-i/DM-p专用发动机
比亚迪的骁云-插混专用发动机以“高效”为核心,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型号BYD473Q)最大功率81kW,热效率43.04%,搭配EHS电混系统实现亏电油耗3.8L/100km;1.5T发动机(型号BYD476Z)最大功率102kW,应用于汉DM-i、唐DM-p等车型,推动混动技术进入“高效电驱时代”。
吉利/领克:雷神混动专用发动机
雷神混动平台上的1.5T四缸发动机(型号BHE15-EFZ)最大功率120kW,热效率44.26%,采用增压米勒循环、可变压缩比等技术,搭配3挡DHT Pro变速器,领克01 EM-P车型亏电油耗5.5L/100km,综合续航超1300km。
在新能源领域,国产“发动机”已延伸至驱动电机,如比亚迪的八合一电驱系统(功率密度达44kW/kg)、蔚来的第二代电驱平台(效率97%)、华为DriveOne电驱系统等,技术指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商用车发动机以可靠性、耐久性和低排放为核心,国产品牌在重卡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潍柴动力:WP系列
潍柴WP系列覆盖2.3L-15L排量,代表型号WP10H(10L)最大功率380kW,WP13(13L)最大功率560kW,采用高压共轨、SCR后处理技术,满足国六排放标准,应用于解放J7、重汽汕德卡等重卡,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
玉柴机器:YC系列
玉柴YC6K系列(10L-12L)最大功率350kW-480kW,热效率达44.09%,是首款突破44%热效率的商用柴油机,应用于宇通客车、东风柳汽等商用车;YCK05(5L)柴油发动机专用于轻型商用车,油耗降低8%。
一汽锡柴:CA6系列
锡柴CA6DM2(12L)最大功率440kW,采用电控EGR、DOC+DPF后处理系统,应用于解放J6重卡;CA6GV燃气发动机(12L)最大功率350kW,热效率44%,是天然气发动机领域的标杆产品。
康明斯(中国合资)
东风康明斯ISZ系列(11L-13L)最大功率447kW,福田康明ISMe系列(10L)最大功率335kW,通过本土化研发适配中国市场,在重卡和客车领域占有重要份额。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之花”,国产大飞机C919的研制带动了航空发动机的突破。
长江-1000A(CJ-1000A)
中国航商发研制的长江-1000A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推力达130-150kN,专为C919窄体客机设计,目前正在进行地面测试,预计2025年取证,将打破GE LEAP-1C和CFM LEAP-1X的垄断。
军用航空发动机
涡扇-10(“太行”)是国产首款自主研制的涡扇发动机,推力132kN,应用于歼-20、歼-16等战机;涡扇-15(“峨眉”)专为歼-20研制,推力达180kN以上,性能接近F-22的F119发动机,标志着国产战机发动机跻身世界前列。
船舶发动机以低速柴油机为主,国产企业在大型化和绿色化领域取得进展。
中国船舶动力集团:G系列
G50ME-C9.5-LPG型低速机(缸径500mm)是国产首款LPG动力发动机,功率达10MW,适用于8万吨级LPG运输船,打破曼恩、瓦锡兰的垄断;G80ME-C9.5型(缸径800mm)功率达22MW,应用于VLCC超大型油轮。
潍柴动力:WP系列船舶发动机
WP6.5船用发动机(6.5L)最大功率220kW,适用于小型船舶;WP13船用发动机(13L)最大功率380kW,满足Tier III排放标准,在内河船舶和近海渔船领域广泛应用。
品牌 | 发动机系列 | 代表型号 | 排量 | 最大功率 | 热效率 | 技术特点 | 应用车型 |
---|---|---|---|---|---|---|---|
长安 | 蓝鲸NE | 0T JLH-3G | 0L | 171kW | 2% | 米勒循环、双涡管涡轮、直喷 | UNI-K、CS75 PLUS |
吉利 | 雷神混动 | 5T BHE15 | 5L | 120kW | 26% | 可变压缩比、3挡DHT Pro | 领克01 EM-P |
比亚迪 | 骁云插混 | 5L BYD473Q | 5L | 81kW | 04% | 阿特金森循环、EHS电混系统 | 汉DM-i |
长城 | GW4N20 | 0T GW4N20 | 0L | 180kW | 38% | VVT、双涡管涡轮、直喷 | 坦克300 |
奇瑞 | 鲲鹏动力 | 0T SQRF4J20 | 0L | 187kW | 38% | 米勒循环、VGT可变截面涡轮 | 瑞虎8 PRO、星途凌云 |
国产发动机已实现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的蜕变,乘用车领域在混动、热效率上领先全球,商用车领域占据国内市场主导,航空、船舶发动机逐步打破国外垄断,随着混动、氢能、电驱等多元技术路线的融合,国产发动机将在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持续突破。
Q1:国产发动机与国际顶尖品牌(如丰田、奔驰)相比还有哪些差距?
A:尽管国产发动机在热效率、混动技术等领域已接近国际水平,但在核心零部件(如高端涡轮、高压共轨系统)的可靠性、耐久性验证,以及长期使用后的稳定性方面仍存在差距,国际品牌在发动机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控制、智能电控系统的响应速度等方面仍有优势,但国产品牌正通过联合研发(如吉利-沃尔沃)和持续迭代快速缩小差距。
Q2:未来国产发动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A:未来国产发动机将呈现“多元融合”趋势:一是混动技术持续升级,向更高热效率(45%+)、更低油耗(亏电油耗<3L/100km)发展;二是氢能发动机加速落地,如潍柴氢能发动机已应用于重卡,实现零碳排放;三是智能化与电动化融合,驱动电机与发动机深度集成(如增程式、插混式),同时通过AI优化动力输出;四是航空、船舶发动机向大型化、绿色化突破,助力大飞机国产化和船舶动力自主可控。
发动机号码作为机动车的“身份证号”,是区分每一台发动机唯一性的核心标识,直接关联到车辆的身份合法性、产权归属及安全监管,现实中仍存在少数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篡改发动机号码,这种行为不仅违反法律法规,更...
大众发动机EPC系统(Electronic Power Control,电子动力控制系统)是现代大众车型发动机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本质是通过电子方式控制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取代传统拉线油门的机械结...
国产SUV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堪称中国汽车工业从“技术跟随”到“自主创新”的缩影,从早期依赖进口三菱、丰田等品牌的成熟机型,到如今自主研发的混动、燃油发动机百花齐放,国产发动机已从“能用”迈向“好用”,...
奥迪Q5作为奥迪品牌的豪华中型SUV,其发动机一直是用户关注的焦点,不同代款搭载的发动机型号和技术特点各异,对应的发动机图片也展现出不同的设计细节,从第一代B8到第三代B9 facelift,奥迪Q5...
在摩托车领域,“最好的发动机”从来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它取决于骑行场景、个人偏好、技术取向乃至文化认同,有的发动机以极致性能著称,有的以可靠性闻名,有的则以独特的声浪和驾驶感受俘获人心,要评判“最好...
阿金森循环发动机是一种通过优化热力学循环过程提升燃油效率的内燃机技术,其核心在于实现压缩比的动态可调,以适应不同工况下的动力与经济性需求,与传统奥托循环发动机固定压缩比不同,阿金森循环通过改变气缸容积...